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悉戲方塊:#24--〈真理、死亡和自我的哲思辯證 ──耶利內克的公主系列之《白雪公主》〉



悉。戲。方。塊:第二十四回【立方世界系列】



------------------------------------------------------------------------------





真理、死亡和自我的哲思辯證
   ──耶利內克的公主系列之《白雪公主》

2011.10.25
|Esme

今日要為大家介紹奧地利作家耶利內克的劇作短篇,「公主系列」中的《白雪公主》(由Gitta Honegger翻譯)。耶利內克運用白雪公主和獵人間的對話,對童話故事的原型重新詮釋、評論,兩人的對話形式近乎長篇大段的獨白,辯證關於真理、生命與死亡、自我和鏡像。展露哲思和詩意的同時,充斥揶揄和雙關的語言遊戲。
 
       艾爾弗德•耶利內克(Elfriede Jelinek, 1946-)是著名的女劇作家和小說家。2004年,她以「劇作和小說中正反對立的聲音具音樂性的流動,流露特出的語言熱誠,並揭露社會中的陳腔濫調與征服者權力的荒謬性」,獲頒諾貝爾文學獎。耶利內克的政治立場,特別是擁護女性主義和共產主義,令她即使得到學界的認可,仍受到當地新聞輿論大幅抨擊。她的劇作時常呈現女性在社會中所遭受的歧視和暴力,以及關係中的壓迫。

 

       耶利內克與母親的關係複雜難解。母親的控制慾極強,希望將她培養成才華洋溢的藝術家。耶利內克雖年紀輕輕即展露寫作的天份,卻遭受精神焦慮所折磨。父親的精神崩潰,也在十年間日益惡化,在她23歲時去世。

        耶利內克認為,童話故事裡的公主是女性意識尚未定義前的作品,值得探究。她認為自己以很怪異的方式被母親視為公主,母親總是以羞辱和蔑視的態度,將她和父親「偶像化」。當母親在親朋好友面前炫耀她和父親的成就時,她便感受到正在進行一場羞辱儀式。她認為自己的戲劇風格由此而生,在舞台上具現羞辱的儀式,以及同時存在蔑視與偶像化的矛盾。以下為《白雪公主》短篇的內容簡述。

         開頭的舞台指示即饒富興味:兩隻巨大、怪物般的填充娃娃(用毛線編織而成),一個是白雪公主,另一個是戴帽子、持槍的獵人,兩人「安靜地」對話。以稍稍扭曲的話外音呈現。

        白雪公主一開始在尋找矮人,她認為矮人身形雖和常人不同,但至少比獵人可親。長久以來她因貌美獲得成功,而熱切期盼更多成功。自從繼母企圖用毒蘋果將她毒死,她便開始尋找真理。關於王子,她認為只是一個假裝英勇的男人,跟蹤他們,總在他們成功時不期然地到來、破壞,為他們帶來不適。

        獵人,一個長期在森林裡生活、獵殺的人,相當蔑視白雪公主欲尋找真理。他認為白雪公主從未了解什麼是真理,事實上也沒有任何妨礙她尋找真理的因素。他進一步揶揄白雪公主的衣著和矮人的矮小身形、高鞋跟和令人發笑的髮型,根本不適合森林,真理也不會想接近他們。對於他們這些在森林奔走的人,美麗不算什麼,死亡才是最終的真理。裸體的動物和人在不自知中死亡,儘管如此,他們還是會死。真理只在意自身。他可以自信地看待生命,如同在冰凍的湖上滑行。

         接著,白雪公主以蘋果比喻死亡,如此美麗可口的蘋果,裡頭的蟲會緩慢地吃食,在安全中儲存著死亡。多麼可悲的命運!她認為繼母殺了她,是害怕她會迅速崛起,掌握權力。即使沒有權力的人,也渴求權力。並且,繼母以為「美麗」會因為屍體太無趣,轉而降臨在她身上。獵人回,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清理,用槍獵殺動物,接著化為食物的程序,無需評論。唯一不需要在意評論的就是死亡。

         白雪公主說她什麼都不是,只能是她自己。繼母妄想經由「美麗」成為別人,所以成天在照鏡子。然而她也出現在鏡子中,白雪公主的存在成為繼母的痛苦。「美麗」的階級為:白雪公主第一,繼母永遠第二。於是,繼母的內在充滿疑惑、矛盾和暴烈的思想,甚至想要傲慢地逾越白雪公主的存在。如此陷溺於自身的女人,成天照鏡子問它無法回答的問題,再以無窮無盡的豐盛填充答案。而後,白雪公主下了結論:矮人可以滿足她的需求,而你(獵人)不行!
  
         於是獵人用槍指著白雪公主,質問為何矮人被允許,而他不行?這森林只屬於他和獵物,死亡永遠飢餓,而時間永遠不夠。繼母是個永遠想先知道答案,妄想用理性控制理性的女人。最終獵人用槍殺死了白雪公主,矮人們出來收屍。矮人說,這是典型的情況。白雪公主其實可以很輕易地找到他們,如果不是她把地圖拿反了。善良,或者信念,有時可以移山,唯獨美麗不行。山永遠在同一地方,可惜美麗總是不幸地在錯的地方。我們總是要用嚴謹的態度,清除別人身上的灰塵。有時他們也想死,讓其他人見識看看,像他們這些外型可笑的人,死的時候並不如他們所想的可笑。最後,矮人們將白雪公主放進玻璃棺木,離開。

       這個短篇中充滿詩意的哲思、機巧的語言和雙關遊戲,遠比本文簡述的複雜許多。白雪公主、獵人和矮人為身處不同社會境況的三種類型,對真理、死亡和自我自有不同的看法,層層辯證中,又同時呈現其普遍性。童話故事的原型,在耶利內克深刻而美麗、尖銳而暴力,又具揶揄雙關的語言遊戲中,得到新的生命。

資料來源:

Honegger, Gitta, 2006. “I Am a Trummerfrau of Language: An interview with Elfriede Jelinek,” Theater. 36(2): 21-37.

Jelinek, Elfriede, 2006. “Princess Plays: Snow White ,” Translated by Gitta Honegger. Theater. 36(2): 38-45.
(文中有Andre Bastian 2005年於Courtesy of Theater in der Tonne執導之劇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