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

悉戲方塊:古今經典雙璧在倫敦——《伊蕾克特娜》與《櫻桃園》(上)


文字|陳建成

時值2014年年末,老維克(The Old Vic)與楊維克(The Young Vic)劇院分別推出索福克里斯的《伊蕾克特娜》與契訶夫的《櫻桃園》兩齣鉅獻,希臘悲劇與現代戲劇經典相互輝映,也令人好奇經典如何煥發新貌。


 (克莉絲汀・史考特・湯瑪斯飾演伊蕾克特娜)

伊恩・里克森(Ian Rickson)與知名女星克莉絲汀・史考特・湯瑪斯(Kristin Scott Thomas)合作的《伊蕾克特娜》採用的是麥克基尼(Frank McGuinnes1997年的譯本,這個譯本將希臘悲劇譯成當代英語,無論是人物對話或是歌隊台詞幾乎入耳即化,這個製作本身亦著眼在此悲劇與當代社會的關係。老維克劇場被改裝成環形劇場,舞台被四方觀眾圍繞,共謀窺視伊蕾克特納受囚於喪父的苦楚,以及奧瑞斯特(Orestes)復仇謀殺的全程。舞台僅有一扇巨門通往宮殿,另外有一枯樹、汲水機關,並以砂土鋪地,簡練設計脫胎自邁錫尼的實際風土,開頭與結尾的配樂亦採用當地音樂。

2014年11月7日 星期五

悉戲方塊2014年#5:〈平田織佐(五)〉



悉。戲。方。塊:夏季號#3:【立方世界系列】 


「戲劇是世界上最好玩的遊戲」:平田工作坊的觀察筆記



文字︱張家甄

相較於歐美國家,臺灣的藝術教育起步算晚。比起早已納入國民義務教育課程的音樂、美術,戲劇要等到2001年9月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才以「表演藝術」的科目名稱,正式納入國家教育體系。但是該科目遲至1996年9月,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級中學新修訂的課程綱要,才真正開始實施。



在臺灣,藝術教育的目標在於培養美感素養,提升創造力、想像力。根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透過三至九年級的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的教學課程,培養學生在藝術表現、審美與實踐學習的能力,

「鼓勵其積極參與藝文活動,提升藝術欣賞能力,陶冶生活情趣,並以啟發藝術潛能與人格理性與感性均衡健全發展」。這顯示出教育單位對於藝術教育的想像還停留在簡介作品、賞析及繳交心得。事實上,所謂的美學也無關乎美醜,而是面對各種事物的感受。藝術教育應該是培養這種感受力的教育:從感受出發,繼而理解「差異」。戲劇教育不應該只是每週撥一堂課欣賞電影、看場演出,應該要讓學生透過實際參與,以系列工作坊的方式,理解戲劇的本質、構造,以及從無到有的集體製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