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悉戲方塊:#48--〈大師最後的排練——《排練中的史坦尼斯拉夫斯基》〉


悉。戲。方。塊:第四十八回【我的書格系列】 



 ------------------------------------------------------------------------------









大師最後的排練——《排練中的史坦尼斯拉夫斯基》〉



May 16, 2012

二十世紀的巨匠導演史坦尼斯拉夫斯基Stanislavski)除了將其劇場生活語表演體系,保留在其自傳和寫給演員自我修練的相關書籍當中,另外也有一類書籍,是從演員角度紀錄下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訓練方式,這些紀錄因為是從演員角度出發,因此在理解表演體系如何運作的時候,也一方面可以了解演員切身的困難以及解決的路徑。其中俄國演員托波可夫Vasily Osipovich Toporkov)寫的《排練中的史坦尼斯拉夫斯基》(Stanislavski in Rehearsal)就紀錄了這位俄國演員,追隨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晚年排練的歲月。

2012年5月3日 星期四

Here hear 讀。聚會——文字與戲劇的摩擦聲,聲聲入耳


曾經雪萊說「冬天的腳步近了,春天還會遠嗎?」這是個隱喻,告訴我們希望就在不遠處,如今這時代流行冷冷熱熱濕雨和風全攪和一起,又在說著哪些故事?










春分時節預告
創劇團「Here hear 讀。聚會」
五、六月/南海藝廊/八場讀劇
王詩琪、余易勳、許孟霖、黃珮涵、陳建成、葉晏如、蕭文華、簡莉穎
後續消息,敬請期待


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悉戲方塊:#47--〈夢裡不知身是客——艾德森的《機智》〉


悉。戲。方。塊:第四十七回【我的書格系列】 



 ------------------------------------------------------------------------------








  夢裡不知身是客——艾德森的《機智》     〉

艾德森小影圖片出處

演出海報






文字
2 May 2012


    獲選為1998年普立茲最佳劇本獎的《蘿莉控公路》(How I Learn to Drive),日前才在牯嶺街小劇場風光落幕,本週的「悉戲方塊」就來為讀者介紹1999年的普立茲最佳劇本《機智》(Wit)。

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悉戲方塊:#46--〈夜半日頭明——世阿彌中晚期能樂論〉




悉。戲。方。塊:第四十六回【我的書格系列】 



 ------------------------------------------------------------------------------








夜半日頭明——世阿彌中晚期能樂論     〉


《井筒》
  

2012.4.25


《風姿花傳》為世阿彌三、四十歲陸續成篇的早期理論,其中雖然有世阿彌自己的體悟,但也有許多是傳承自其父觀阿彌的秘訣。到了五十歲接近六十歲的時候,世阿彌進入中期能樂論的構思,主要以《人形》、《至花道》與《花鏡》為代表。到了六十五歲之後則進入晚期能樂論,以《九位》與《拾玉得花》等為代表。以下將以上述五個作品為主,概述世阿彌的中晚期能樂論。

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悉戲方塊:#45--〈花的千姿百態——世阿彌的《風姿花傳》〉


悉。戲。方。塊:第四十五回【我的書格系列】 



 ------------------------------------------------------------------------------








花的千姿百態——世阿彌的《風姿花傳》 〉
  



阿勇

前兩周分享笈田ヨシ《無形的演員》時,曾提到笈田在書中多次轉述日本能劇大家世阿彌的見解,接下來兩周悉戲方塊就來談談世阿彌的理論著作,首先便是《風姿花傳》。《風姿花傳》初寫成於十五世紀,初時以一種「秘密傳家之寶」之姿,僅流傳在世阿彌一脈相承的能劇藝者之間,一直到十七世紀初一本《八帖花傳書》中,將第一到第三篇收錄其中,二十世紀初,吉田東吾的《世阿彌十六部集》加入除了第六篇〈花修篇〉的其他篇章,再過了約二十年,待第六篇被介紹後,《風姿花傳》才終於為世人所知且廣泛地被研究。

世阿彌用《風姿花傳》歸納自身對「能」的藝術的見解[1],在實踐上提出方法,美學概念上則提出其界定的標準──以「花」為中心。「花」的概念既簡單又複雜,可概括地說是演員表演的魅力,但千萬不可認為那只表示演員在表演技術上──「能」常使用的舞蹈、歌唱、仿傚人物等技巧的爐火純青,更精確地說,若是演員有「場場成功的演出」,為世人所認可,我們可以說他掌握了「花」,而這絕不是單憑演員的純熟技藝可以決定的,而是演員要能以經驗和涵養得宜地掌握演出現場──考量天時、地利、人合以安排適當曲目,做出合宜的表演,也就是由整體條件的配合創造成功的演出。而這一切的前提是,演員得要對能劇的藝術有其深刻的理解和體會才行。


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悉戲方塊:#44--〈以字行舟——芭芭的《紙舟:劇場人類學入門》〉



悉。戲。方。塊:第四十四回【我的書格系列】 



 ------------------------------------------------------------------------------







以字行舟——芭芭的《紙舟:劇場人類學入門》 〉
 



Eugenio Barba
2012.4.11

之前曾經介紹過芭芭(Eugenio Barba)的《On Directing and Dramaturgy》,這次則是要介紹另一本書《紙舟:劇場人類學入門》(The Paper Canoe: An Introduction to Theatre Anthropology)。眾所皆知,芭芭在1979年創辦了國際劇場人類學學校,並於八零年代編寫了《劇場人類學字典》(A Dictionary of Theatre Anthropology),成為表演研究的經典之作。而《紙舟:劇場人類學入門》正好可以當作進入劇場人類學的敲門磚,一方面芭芭以精要的方式說明了劇場人類學研究的起源,也解釋了最重要的幾個概念;另一方面,在這本書當中也收錄了芭芭自己對於劇場的筆記與反省。


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

悉戲方塊:#43--〈打造一具空的花器——笈田ヨシ的《無形的演員》〉


悉。戲。方。塊:第四十三回【我的書格系列】 


 ------------------------------------------------------------------------------





 
打造一具空的花器——笈田ヨシ的《無形的演員》





《無形的演員》封面。
圖片出處











文字
23 March 2012

    201012英國合拍劇團」(Complicite)來臺搬演《春琴》(就是當時兩廳院用女主角由深津繪里擔綱大打宣傳的當年度大軸),讓觀眾驚豔不已的老年「佐助」一角,即由笈田ヨシYoshi Oida出任。這位1933年出生於神戶的日本演員,在1968年遠赴巴黎,加入彼得‧布魯克的「北方劇院」( Théâtre des Bouffes du Nord)團隊,也是布魯克所主持的「國際劇場研究中心」(Centre international de recherche théâtrale, CIRT的創始成員。能劇表演訓練出身的笈田,跟隨布魯克的劇團巡演各地長達四十二年,帶著東方的身體與思維與來自不同國家的演員合作,並且與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在劇場相遇。


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悉戲方塊:#42--〈望不穿的都城——昆普的《城市》〉





悉。戲。方。塊:第四十二回【立方世界系列】 


 ------------------------------------------------------------------------------





 望不穿的都城——昆普的《城市》
 








2008年由Katie Mitchell執導的英國首演版宣傳海報。







文字|迷

14 March 2012


    接續上週登場的《鄉下》(The Country, 2000),於2008年推出首演的《城市》(The City)無論從劇名或是發表的時間點,都暗示了《城市》一劇與前作之間的對應關係,實為對鏡一雙,兩相映照。昆普在《城市》當中,延續了《鄉下》的人物主幹——中產階級的夫妻關係,並將全劇的背景設定在都市。







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悉戲方塊:#41--〈石頭吞噬了心——昆普的《鄉下》〉



悉。戲。方。塊:第四十一回【立方世界系列】 


 ------------------------------------------------------------------------------





 
石頭吞噬了心——昆普的《鄉下》
 


|成
2012.3.7

前三週是關於馬丁‧昆普的介紹與訪談翻譯,這週要進入他的劇本《鄉下》The Country)。這個劇本原先是1997年為BBC創作的廣播劇,後來由廣播劇改成舞台劇,完成於1999年,並於2000年首演於倫敦。接續著前一個實驗性強烈的劇本《幹掉她》(Attempts On Her Life),這個劇本昆普有意「回歸傳統」,採用了五幕劇的形式,角色上一男兩女:理查(Richard)與可琳娜(Corinne)是一對夫妻,呂貝卡(Rebecca)則是與理查的出軌對象。在本劇中,昆普以一段三角關係故事與城鄉的象徵對比,專注探討了現代婚姻與愛情。

第一幕開頭以可琳娜質疑理查:「她還在睡嗎?」開頭,單刀直入了全劇的故事核心:理查的出軌。但是可琳娜並沒有直接說出自己的疑慮,反而是不斷透過詰問,或是離題來表達自己的不安與不滿,其中「品嘗水的味道」這個意象就巧妙地透過「異樣的感覺」傳達了可琳娜的不安:(昆普在劇文中並無標示發話者,以下保留這個特色,但透過對話內容很容易判斷發話者的身份)

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悉戲方塊:#40--〈最強烈的不安才是關鍵——昆普訪談(下)〉






悉。戲。方。塊:第四十回【魔術師的箱子系列】 


 ------------------------------------------------------------------------------





 

最強烈的不安才是關鍵——昆普訪談(下

 


由雪梨國家劇院製作凱特布蘭琪主演的大與小
(由昆普英譯的史特勞斯劇作)在今年展開歐洲巡演




翻譯
29 Feb 2012

    上一回的訪談譯文,結束在昆普針對男性作家創作女性獨白提出的看法——一則歷史悠久的寫作傳統,而且往往另有所圖。本週的「悉戲方塊」繼續刊出昆普與希爾茲的對話錄。由於訪談的文章當中出現了許多關於即將於下幾週在「悉戲」亮相的劇本而發的細部討論,為了避免有雷,下文僅為部分節錄。



2012年2月22日 星期三

悉戲方塊:#39--〈最強烈的不安才是關鍵——昆普訪談(上)〉



悉。戲。方。塊:第三十九回【魔術師的箱子系列】 


 ------------------------------------------------------------------------------




 
最強烈的不安才是關鍵——昆普訪談
 

Sierz撰寫昆普劇作的研究專著




翻譯
21 Feb 2012

前一回「悉戲方塊」向各位讀者介紹了昆普這位英倫劇作家,本週要分享的是昆普的訪談。這篇訪談是由撰寫《馬汀‧昆普的戲劇》(The Theatre of Martin Crimp, 2006)的作者希爾茲(Aleks Sierz2006年二月及三月期間進行的深度專訪
這篇訪談對於想要瞭解昆普對於劇本創作的觀念以及他對自作的看法,助益良多。讀者可以隨著希爾茲一起探看昆普的戲劇創作之路。





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

悉戲方塊:#38--〈冷調、陰鬱的英倫之聲——馬汀‧昆普〉


悉。戲。方。塊:第三十八回【魔術師的箱子系列】 


 ------------------------------------------------------------------------------



 

冷調陰鬱的英倫之聲——馬汀‧昆普



馬汀昆普



編譯|
14 Feb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