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悉戲方塊:#44--〈以字行舟——芭芭的《紙舟:劇場人類學入門》〉



悉。戲。方。塊:第四十四回【我的書格系列】 



 ------------------------------------------------------------------------------







以字行舟——芭芭的《紙舟:劇場人類學入門》 〉
 



Eugenio Barba
2012.4.11

之前曾經介紹過芭芭(Eugenio Barba)的《On Directing and Dramaturgy》,這次則是要介紹另一本書《紙舟:劇場人類學入門》(The Paper Canoe: An Introduction to Theatre Anthropology)。眾所皆知,芭芭在1979年創辦了國際劇場人類學學校,並於八零年代編寫了《劇場人類學字典》(A Dictionary of Theatre Anthropology),成為表演研究的經典之作。而《紙舟:劇場人類學入門》正好可以當作進入劇場人類學的敲門磚,一方面芭芭以精要的方式說明了劇場人類學研究的起源,也解釋了最重要的幾個概念;另一方面,在這本書當中也收錄了芭芭自己對於劇場的筆記與反省。




第一章芭芭簡略說明了劇場人類學的緣起,第二章則是定義了何為劇場人類學,芭芭認為劇場人類學的研究範圍在於「表演情境中的人類身體的前表現性(pre-expressivity)」。芭芭認為表演者因為其人格、感受、社交與藝術方面的差異而有屬於自己的個性,且表演者據以展現的脈絡在於特定劇場傳統與歷史文化當中,但表演中都隱含了跨越文化的超日常基礎下的身心運作原則,也就是前表現性的範疇,亦即劇場人類學的研究對象。

第三章則是解釋了幾個反覆出現的原則:第一個原則是「日常與超日常」(daily and extra-daily),意指表演的超日常動作跨越了文化脈絡的限定,而有其普遍性,通常是指為了精細的效果而耗費大量能量(不同於日常動作以節省能量為原則)。第二個原則是「動態中的平衡」(action in balance),意指所有形式化的表演都關於一連串平衡的改變。第三個原則是「相反力量的舞蹈」(dance of oppositions),意指表演能量往往來自相反力量構成的張力。第四個原則是「恆定的矛盾與省略的優點」(consistent inconsistency and the virtue of omission),意指能量的質變往往來自持續的矛盾力量的失衡,而省略的優點,則是指用最高的能量表現最必要的效果(芭芭舉的例子是嘴巴微張時,要運用咬嚙的力量)。第五個原則是「等值」,意指表演者在表演日常生活時,應該要打破日常生活的機械式反應,創造超日常的等值對應物。第六個原則是「受決的身體」(a decided body),芭芭以日本「序破急」的概念,來說明表演者的身體其實是受到一個超日常的模式所決定。
Louis Jouvet

第四章名為「給受困者(也給我自己)的筆記」,這一章以片段方式記下了芭芭對於劇場的思考。芭芭在這章中,提到了「無名」(anonymity)此一概念,他認為無名的狀態是出自「自己所知」(what I know),而非既知(the known),只有從個人出發,並在寧靜虛空的狀態中,才會有革命與私密之物浮現。芭芭也引用了茹維(Louis Jouvet)的話:「我們給自己留下了資產。」意指我們自身的回憶讓我們得以看透時間,並找到通往起源的不同路徑。芭芭以此向外推展,他認為前人所留下的遺產,幫我們抓住了我們尚未察覺的經驗,當我們在閱讀前人留下的書寫時,必須要去理解其中的真實體驗與情緒,而芭芭自己正在寫的這本書就如同紙舟,駕駛在歐亞戲劇歷史的波濤當中。

第五章討論了能量與思想,芭芭再次引用茹維的說法,認為演員是透過能量在思考,這是種「思考-行動」。關於能量與思考,芭芭先用了sats來說明,所謂的sats指的是一種蓄勢待發的狀態,也是一種能量轉換,令觀眾驚訝的瞬間。接著芭芭又引進animusanima的對比,說明對極的力量如何轉換,他以世阿彌的九位理論當中最高的三位來說明,其中他以「銀椀盛雪」為例,說明對極不一定是極端,即使是銀與雪兩個相似的元素,也會有細緻的對比力量,例如銀之堅與雪之柔的對比。芭芭認為,對於世阿彌而言,如何將生命注入對立是掌握「花」的關鍵。最後他提到的動作中的思考是關乎能量轉變,例如日本所謂的「序破急」,並非技巧的描述,而是關乎思考-行動的韻律。

第六章類似第四章,是芭芭對於意義追尋所留下的筆記。比較有趣的筆記內容,包括芭芭將安蒂岡妮Antigone)所進行的儀式比作是劇場,因為他認為這個看似空洞無效的儀式,是出自個人信仰的必要性,而這正也是劇場的象徵。接下來討論到身心關係(body-mind),他認為思想也有其身體性,思想必須要超越淺顯的領域,要能夠透過對極與突轉(peripeteias)去讓思考跳躍。另外,他也提到了劇場與現實的關係,他認為劇場用語言文字說了什麼內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劇場必須揭示現實的骨幹,一個故事並不一定具有真正的意涵,而是要營造追索意義的反思空間。

           Étienne Decroux
第七章則是聚焦在前表現性」之上,這章芭芭嫻熟的引用了史坦尼斯拉夫斯基(Stanislavski)、德魯克(Decroux)、葛羅托斯基(Grotowski)、布雷希特(Brecht)、梅耶荷德(Meyerhold)與茹維等人的訓練方式,說明他們所追求的劇場性彼此各異,但是在過程當中所運用的前表現性原則卻並無不同。最後的第八章則主要是提供了芭芭與一群舞者一個星期工作的筆記記錄。

這本書可以看出芭芭出入在歐洲與亞洲的劇場傳統之間,並且提出了許多劇場人類學概念加以貫穿,使得表演者的秘密得以揭露,如同他自己所說,劇場人類學是表演者的研究,也是為了表演者而作的研究,一方面可以讓表演創作過程更為人所理解,另一方面也讓創作者從這些原則汲取養分,使創作更加自由。




圖片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