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戲。方。塊:第三十六回【立方世界系列】
------------------------------------------------------------------------------
〈 旅站與並置的溫柔──戈爾德思的《侯貝多‧如戈》〉
波蘭的Polski w
Poznaniu劇場在2003年也推出本劇
圖片出處︰http://www.pilgrimways.com/garden/2010/04/roberto-zucco-2003/
|
文字︱多摩
30
Jan 2012
以寫作動機而言,相較於先前所介紹的《黑人與狗的爭鬥》(一個狀況)、《西邊碼頭》(一處地點)與《在棉花田的孤寂》(一種思想),戈爾德思晚期的作品《侯貝多‧如戈》(Roberto Zucco),卻是以人物為先,再次劃分他劇本中獨有的、孤寂冷寞的語言界線。
Tony Le Guern 兼任導演與侯貝多此角的版本。
圖片出處︰http://www.ozage.com/zucco/zucco.html
|
在此分享劇中相當動人的一段,第四景,場景簡單介紹著「地下鐵」:
一小張公告,末端標題寫著:「尋人啟事」,公告中間是如戈的肖像,未具名;地鐵關站後的時刻,一位老先生和如戈肩並肩坐在地鐵車站的板凳上面。
板凳上一邊坐著迷路徬徨的老人、一邊坐著人稱猛獸/野獸的、年輕的侯貝多‧如戈,他們同時受困在迷宮般的車站裡,等待白天的到來。老人不小心在他原本熟悉的地鐵中迷失了方向:
老先生:(前略)我本來應該開開心心地趕上最後一班地鐵,但這些通道跟樓梯,像迷宮的交叉口,讓我突然認不出我的月台。
對老人來說,這樣的歧出讓他「只不過是糊裏糊塗心不在焉走岔了路,就被逼著去知道另一個世界」,這件事完全超乎他的想像,只因為走路慢了半拍,從前跟廚房一樣熟悉的車站,現在卻叫人害怕:
侯貝多沒有對老人多作安慰,他自顧自地講著,要安穩地過生活,就必須讓自己變成透明,「最好像一隻石頭上的變色龍,可以穿牆,本身既沒有顏色也沒有味道;別人的眼光可以穿透你的身體看到你後面站的人,就好像你人不在那裏。」他回憶起學生時期(或許是他最為透明的時期),更像位懷舊的老人:
老先生隨後指出,「每個人都可能出軌」,每個人都可能在他所熟悉的廚房裡犯錯迷失,問題並不是在於迷失,害怕的真正理由是「無法再次面對這個世界」,迷失的人不知道該擺出何種態度面對常理:
老先生:(前略)我現在完全不知道可能會發生的狀況,不知道自己再看到這個世界的態度會是怎樣,不知道這個世界看得見我或是看不見我。因為我不再知道白天是什麼、黑夜又是什麼,更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我要回到我的廚房找時間,這一切都讓我害怕,年青人。
這情況侯貝多‧如戈再清楚不過:
如戈:你是有害怕的理由,沒錯。
此一場景,可以說是全劇中最接近交心的兩段對話。兩位毫不相識、天差地別的陌生人,心境卻能如此相互對照。最後,侯貝多‧如戈在老先生的要求下,展現了他唯一一次的溫柔:
月台的電燈重新亮起。
如戈幫這個老先生起身並陪著出去。
第一班火車進站。
當然,這也是第一次,侯貝多‧如戈破例沒有傷害任何人。
這一小段「車站迷途記」最末,戈爾德思再次並置了倆位反差極大的人物(如同《黑人與狗的爭鬥》的奧恩跟阿爾佈理、《在棉花田的孤寂》的商人與顧客)作彼此的人生導師,並使其產生力量/無力感的轉換流動,褪去外/內的表相、模糊了強/弱的分野,提供了交心的方向。讀者仍然可以從中窺見戈爾德思式的、掩藏不住的,對於人性深層的溫柔觀照。
2009年8月由Anna
Orford執導的演出,Jonathan Perrein飾「侯貝多‧如戈」, David Forest飾「老人」。此劇照由本製作的燈光設計Paul Lovett所拍攝。 劇照出處︰http://www.davidforest.info/acting/index.html |
就這樣?
回覆刪除是指什麼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