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

【日常嚴選】對談企劃#5:余易勳v.s.周東彥的日常之歌

「他眼中的日常之歌......會是什麼模樣的呢?」

為了讓作品不僅是閉門造車,於是!創劇團的團員在過年前後各自開始了這個殘酷的特別企劃!
由團員們化身為採訪特派員,主動邀請自己欣賞的創作者從各方專業角度來為大家犀利鑑賞《日常之歌》,勇敢提問並將他們最直接殘酷的意見公諸於世!到底會有那些創作者一一登場,團員們又會和各自仰慕的創作者擦出怎麼樣意外的火花呢?請跟著我們看下去吧!

今天為大家送上的是團長易勳的邀訪,
為大家邀請到的對談嘉賓則是--周東彥!

(周東彥提供,攝影/翁子恆)


訪問本身也是紀錄片導演的東彥可說是非常的方便,因為他本人就會侃侃而談和cue自己所以易勳和小編幾乎都不怎麼需要提問啊哈哈哈哈哈(這樣好嗎)

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東彥對日常之歌的想法吧!

----------------------------------------

東彥:
覺得你們會想要邀請大家來看劇本很有趣。因為看劇本其實也是需要些功夫的,讓人要想到大一的劇本導讀課(遠目)。我自己已經很久沒看劇本了。一開始看這劇本的時候,因為我個人的慣性,就會把自己分裂成好幾個角色。我會想像這個作者是怎樣坐在電腦前去寫這個劇本,想像每個人物的形象。比如說媽媽的形象對我來說就是位有點像梅芳的客家女性,時芬就有點像是非主流日影中的女性,是個日劇來著。男生的話倒是比較難想像。

讀到後來,就覺得沒有人要說任何事情,一直知道有事,但沒有人願意講出來。也不是悶,悶似乎是大家都沒有目標,但他們是大家都不講,都無力,都失語。語言都很日常,摸不著邊也觸不到核心,所以看到大概三分之二就會想說啊你們都不說是欲按怎。也許是我個人比較戲劇系「學院派」,這樣沒有衝突、高潮的戲,要怎說呢……我就像是坐在日本女星和梅芳和看不太清面貌的男士面前,看著那些他們自己運行的畫面,導演腦也會開始出來想那我們要怎麼辦,想像不同的速度這樣。另一方面,會聯想到貝克特或是荒謬主義的劇本,好比卡在一個空間中的《終局》還是卡在沙中的Happy Days

啊,文字的速度我也覺得很有趣,如果突然大家講話變得比較多比較快我就會開始想像作者現在打字很快的樣子,想說他終於寫到自己願意說比較多的地方……思緒大概就是一直這樣跳來跳去的狀態。

易勳:所以你會試著去體會作者的感受?

東彥:
我始終覺得劇本創作是一件很有趣的事。雖然是獨立創作,卻要被一群人去再創作和演出才算完成,那要如何把想要的東西縫進整個劇本的邏輯和脈絡之中?是一個特別需要「工於心計」的職業。會特別去想像他也許是因為他真的存在,可能跟我差不多年紀,然後看見他在整個劇本中的思考和觀照,就會讓我去想像這個人的樣貌。一開始讀覺得他是女生,也許是因為描寫時芬大於其他角色所以會把他投射到時芬。

對了,作者其他的作品是寫些什麼呢?

易勳:
之前的《新天使》是SARS為背景,也是一個跟末日災難有關的戲。狂想劇場下半年要做的《解》則是關於日本之前無差別殺人的社會事件。基本上都還是跟社會議題有關。

你看劇本的時候,有覺得所謂滿不滿足?

東彥:
剛提到我自己「學院派」是容易在閱讀劇本的時候不斷的連結到各種戲劇的流派,但我自己的創作也不是「重鹹」的。

可以感覺他是刻意要用清淡的方式來說很重的東西,那演出的困難和成功都會在於此,因為如果被用很重的方式來演出就會有點可怕,濃淡的拿捏很重要。

我在想,這個形式可以提供很多空間,但也有危險會太發散。這個劇本的重點應該還是人性,就算提到核能的問題也可說只是媒介而已。這個劇本在呈現一般人生命的幾個片段,有種契軻夫文字的質感,在閱讀上的某種愉快就來自於他沒有試圖要為我quote出什麼文字和句子,也可以說他很認真地避免用文字講大道理。只是會想說,「沉默」有必要這麼多嗎(笑),但導演詮釋時也未必要全部follow就是了。



----------------------------------------



#周東彥推薦的延伸閱讀#

貝克特 劇本《終局》




貝克特 劇本Happy days


(沒有找到英文劇本所以提供Youtube的影片版本:P)

----------------------------------------


看完東彥的大獨白(笑),
是否讓你對於《日常之歌》有不同的想法呢?
一個劇本要到實際被演出才算真正獲得生命,
請和東彥一起進劇場來檢驗它的完成吧!

4/9-4/19,牯嶺街小劇場,創劇團《日常之歌》與你相見!

兩廳院持續熱賣中→http://ppt.cc/J7-h
(已經有三場完售了啊啊啊要買要快!!!)

同場加映!
由狠主流多媒體feat.兩廳院企劃製作的頻道
《NTCH togo
↓探索知識好康連結在此↓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jpYIcKfQ46Z-1Fz0K8uRCZamJ7hjLnL

2015年3月21日 星期六

【日常嚴選】對談企劃#4:湯京哲v.s.廖芸婕&林龍吟的日常之歌

「他眼中的日常之歌......會是什麼模樣的呢?」

為了讓作品不僅是閉門造車,於是!創劇團的團員在過年前後各自開始了這個殘酷的特別企劃!
由團員們化身為採訪特派員,主動邀請自己欣賞的創作者從各方專業角度來為大家犀利鑑賞《日常之歌》,勇敢提問並將他們最直接殘酷的意見公諸於世!到底會有那些創作者一一登場,團員們又會和各自仰慕的創作者擦出怎麼樣意外的火花呢?請跟著我們看下去吧!

----------------------------------------

這一回的【日常嚴選】對談企劃邀請到國際自由記者廖芸婕[1]及影像工作者林龍吟[2]導演湯京哲於《日常之歌》前製期間,意外知悉芸婕和龍吟正致力的「白俄羅斯車諾比核災30年倖存者紀實」報導計畫[3],其關注的命題與《日常之歌》思考不謀而合,兩人更自去(2014)夏天起兩度去到白俄羅斯──車諾比核災汙染最嚴重的地方──記錄災區現狀及居民的生活樣貌,擁有相當珍貴的親身採訪經驗,於是藉「日常對談企劃」希望促成這個交流發生。
此次對談,與其稱作「交流」,更像是芸婕和龍吟兩人用他們第一線的、敏感且細膩的觀察,誠懇而謹慎地為劇團的成員們上了寶貴的一堂課。於是本篇將直接刊登由泳妍撰寫的採訪專文,快跟著我們往下一讀吧!





撰文/辜泳妍


「……捷克那邊發展出一個很奇怪的文化,每個家庭都有一間鄉間小屋,我去的時候想說為什麼,那裡人口不多,地又很大,鄉下一堆空房子只有週末才有人去住?我跟很多捷克人聊,他們給我的解釋是,過去那麼沒有希望的時代,你與其在那邊等著升遷,你早知道你十年後是什麼樣子了,(於是)他們把所有心力都花在禮拜六、禮拜天可以去鄉下照顧一間房子。連日常上班他們想的都是下班要去買一根水管,然後討論一下要裝什麼東西。那變成幾乎是唯一的寄託,到現在都還是。」

《日常之歌》選擇災後兩年──一段不算短但顯然還不夠長的時間──作為切點,談論倖存者如何面對,抑或無法面對「回歸正軌」的日常生活。關於這樣的生活處境和心理狀態,現階段在布拉格求學的龍吟和我們分享了他在捷克的觀察。芸婕補充,類似的文化在白俄羅斯也存在著在那裡,前蘇聯政府遺留下一大片地,好一陣子政府擱置不理,民眾便紛紛在上面搭建起自己的小木屋「搭查」,是每個家庭周末的去處。

「聽當地的人是這樣告訴我們的,還好他們有那樣的一塊地,可以不用管生活中的事情。」

「很曖昧的是,那其實是政府政策,有點像我們的『公地放領』這樣,你只要登記就會有一塊地可以種東西,對很多人來說,他所有生活就投入在那邊,那平常他就願意當個認份的人,已經變成一個常態了。」

在那裡,「搭查」的存在似乎不是為了讓人們在閒暇時好遠離城市、逃離塵囂,更像是某種生活上的「著力點」,於是他們奮力地在前庭後院種滿茂盛而蓬勃的花,而這樣的狀態不禁令人聯想到「寄情」,或者「移轉」其精神力的可能。

然而,當旁觀者如身處臺灣的我們都對此產生懷疑時,芸婕自己也提出反思:

「……但是當他已經沒有意識到他在『逃避』的時候,我們有什麼立場去說他在逃避?像臺灣,像我們的上一代也是,他們可能要我們不要談政治不要怎樣,我們可能說他們愚昧,說他們封閉自己……有時候會覺得,因為他們走過那樣的世代,說實在很多經過戰爭,或經過最困厄的狀況的人,他們不會想要去談那段過去,他們真的是完全下意識的,甚至他們這群人分散在各地,他們也不會想要碰在一起,像二二八受難者,他們自己不會想要互相認識……那當他們已經決定過另外一種新的生活,或者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努力地這麼做的時候,旁人再怎麼去戳他,還滿困難的,而且有時候會覺得:我有什麼立場這麼做?」

龍吟也回想起在白俄訪問一個經過戰爭的老人時的情景:

「那是一個盲點,有時候你以為你是在幫忙……他是一個當地的老農民,牆上掛滿戴勳章的照片,我跟他試著聊戰爭期間的話題,我以為那個是在拉近距離,結果他的反應是『你可以走了』……類似這樣子的,你以為你是在幫他,你是在幫他釐清東西,但事實上你的角色比你想得還要再渺小很多

話題至此,想起《日常之歌》劇本中隱誨處理的「關於災難」的種種話題,那種避而不談、隱而不碰的心理機制確確實實存在,並且內化程度之深沉,似乎「受災」與「非受災者」之間,雖僅一線之隔,一旦跨過卻是全然一個平行宇宙。
   
    「我比較意識到的是現階段的人的能力的問題。當你一個議題,暫時還停留在一個階段,還有這麼多聲音的時候,是不是回到問題的本質,這個問題本身事實上還超越了現在的人可以解決的程度?這是我覺得滿重要的一個思考。你現在是用甚麼角度來切入,去『解決』問題?因為不管從甚麼角度切入,你都可以找到反面,那目前看來,至少暫時是無解的,那在這種情況下就變成說,你再回過頭來硬要主張某種角度去切入都顯得莽撞,不論以哪個角度來看……」
   
    很有趣地,當我們問起《日常之歌》這個劇本給他們什麼樣的聯想時,龍吟和芸婕紛紛舉出一些討論戰爭的作品,或許是如前述那種「受災」與「非受災」者之間「一線之隔,萬里之遙」的無形屏障,僅有戰爭相較個人生命之巨大與難解能夠與核災「媲美」?龍吟提到了《三不管地帶》[4]這部電影,戰爭前線敵對的兩國士兵不巧被困在同一個戰壕裡,士兵們如何應對、軍隊如何處理、遠方的政府如何解決、國際政治氣氛如何造成影響……所有的問題匯聚在一個小小的戰壕裡,形成「誰都說得通,但誰也說不對」的荒謬局面,最後留下一個比死更絕望的困境。回頭看待《日常之歌》企圖透過三個角色所代表的不同立場去呈現的,也許正是龍吟所說的這種無力和無解,他說,其實這樣無力、無解的荒謬性,可能反而才是「真實」的,而這也是他期待在《日常之歌》這類的作品中看到的。




龍吟說,從白俄羅斯帶回來的照片讓為他沖洗照片的人感到懷疑,說:「奇怪,你拍的人其實看起來滿快樂的?」他只是笑笑地回答道:「當然啊,人家還是要生活啊……」,生活絕不會只有一種解答。芸婕和龍吟兩人在白俄災區所碰到的當地人,同一個村莊裡不過二、三十人,就有好多種不同的聲音,不乏有覺得現下的生活好過三十年前的,而「你看那些搬離開的人都死了,我們還活得好好的」這樣的一句話,從不同的人嘴裡吐出,也可能有截然不同的詮釋。這是生活。

最後,以芸婕在對談結束,沉澱後發給我們的信件中的一段文字作結。能與另一個專業領域的觀點有這麼一段誠實且深刻的對話,創劇團於創作的路上各方面,都心存感激。文章結束了,但回歸創作、回歸生活後,還有好大的世界等著我們去把握。共勉。
    

昨天對談的內容,除了核災,難免讓我想起一些戰爭性質的作品。似乎是帶點宿命式的。倖存、存在本身即是一種比災難當下更折磨的宿命;但換個角度,折磨或苦痛,畢竟也是從我們這個端點望去、以我們生命經驗作為參照點所私自設下的評價。因而特別迷人的,也是部分倖存者如何有/無意識地經營其「日常」--也許是劇本最吸引我個人的部分。

這些人並不永遠情緒滿盈或充滿淚水,(我個人在車諾比倖存者時,常假想這類人是「心死」了、抑或是創傷後的「自我囚禁」,特別在言論不自由的國家。but you never know.)而他們身邊的角色,究竟是關懷或擅入者?且,又由誰定義。(有時我懷疑用自己的角度定義他們是種自私)但也許迷人的就是這部分,生命的矛盾與掙扎永遠都因變動而有各種無解的迴音。

而最後發現,我們其實都是一樣的。




[1]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曾任蘋果日報記者。2011年毅然放下工作背起背包去流浪,將所見所感記錄匯成2013年出版的《獨行在邊境》一書。隔年,以自由記者身份與夥伴兼攝影師林龍吟完成衣索匹亞x美濃《我們掙扎,築起家園》專題報導。目前致力於白俄羅斯車諾比核災30年倖存者紀實計畫。

[2]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畢業,目前於捷克FAMU(Film and TV School of Academy of Performing Arts In Purague)修習電影導演碩士學位。擅長影像記錄,2013年與廖芸婕共同完成《我們掙扎,築起家園》專題報導,目前致力於白俄羅斯車諾比核災30年倖存者紀實計畫。

[3] 「白俄羅斯車諾比核災30年倖存者紀實計畫」預計於今年426日──車諾比核災29周年──以多媒體網站《車諾比核災──白俄羅斯紀實報導》方式與讀者見面。此網站期以透過聲音、照片、影片、文字等素材,帶領讀者深入白俄羅斯,體驗當地人的故事。

[4]No Man’s Land2001年出品,描寫1993年波士尼亞與塞爾維亞的戰爭,丹尼斯塔諾維奇執導, 2002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


#廖芸婕推薦的延伸閱讀#


阿圖洛.貝雷茲-雷維特《戰爭畫師》





萬仁《超級大國民》






廖芸婕個人網站:

林龍吟作品:

《我們掙扎,築起家園》報導:


----------------------------------------


看完芸婕與龍吟的專訪對談,
是否讓你對於《日常之歌》的命題有不同的想法呢?
一個劇本要到實際被演出才算真正獲得生命,
請和她們一起進劇場來找尋更多對話的可能吧!

4/9-4/19,牯嶺街小劇場,創劇團《日常之歌》與你相見!
兩廳院持續熱賣中→http://ppt.cc/J7-h

2015年3月13日 星期五

【日常嚴選】對談企劃#3:許孟霖v.s.馮勃棣的日常之歌

「他眼中的日常之歌......會是什麼模樣的呢?」

為了讓作品不僅是閉門造車,於是!創劇團的團員在過年前後各自開始了這個殘酷的特別企劃!
由團員們化身為採訪特派員,主動邀請自己欣賞的創作者從各方專業角度來為大家犀利鑑賞《日常之歌》,勇敢提問並將他們最直接殘酷的意見公諸於世!到底會有那些創作者一一登場,團員們又會和各自仰慕的創作者擦出怎麼樣意外的火花呢?請跟著我們看下去吧!

今天為大家送上的是團員許孟霖的邀訪,
為大家邀請到的嘉賓則是與他私交甚篤的Birdy--馮勃棣!





本行都是編劇的兩位聊起劇本自然有許多獨到又犀利的想法,
所以小編側記的時候也不斷的鼓勵二位不要客氣有話直說呵呵呵。
廢話不多說,往下看就知道!


----------------------------------------

Birdy我跟他非常熟,這樣還蠻彆扭的XD

小編:沒關係就一起隨便聊吧,我也會適時提問的!

孟霖:那就先談談對這劇本的第一印象?

Birdy覺得這劇本挺慢熱的,如果說像交朋友一樣,就是很慢熟,沒有一個懸念勾著。剛開始會覺得不知道要帶我們去哪,但和角色相處一陣子之後就覺得蠻好看的,有一種節制、內斂的魅力,所以才用慢熟來形容他。有些劇本一開始就會來些重擊、下猛藥,但這劇本不是那樣,幾乎沒有外在的事件,也沒有那種很張狂的衝突,所以要慢慢相處才有味道。

孟霖:那你覺得他是什麼味道?如果他是氛圍重於情節的話?我在看的時候就一直想到小時候看的一個繪本《當風吹來的時候》,在講一對老夫婦,遠方核彈爆炸,他們繼續生活,直到他們離開家門才看見外面世界的變化。隨著劇情展演,老夫妻身上出現不同顏色,上廁所會開始流血之類的,但夫妻對話仍然是一些瑣碎的生活對話,非常溫和平淡。慢熟也許在於前面放太多安逸感,但我覺得這樣的魅力是會吸引觀眾想去理解這個家庭過去發生的事:一個事件後的家庭,卻談著木瓜、香瓜,爵士樂,只覺得他們很哀傷,但這種哀傷也有一種吸引力,像村上的小說,日本早期感傷主義川端(康成)之類的作品,會讓人想要再去探究。
然後我想知道更多Birdy談的節制。

Birdy從這劇本可以看見他想要控訴很多事情,核電,人性,醫病關係……這些事情可以很激烈的去渲染,但他都是隱隱約約的,很堅定,卻是委婉低調,透過咳嗽、掉頭髮,不會張牙舞爪的,所以是這劇本有趣的地方。同樣處理控訴方法其實有很多,人和人、人和體制、人和天災的衝突,都使用了去戲劇化的處理。劇名叫日常之歌,真的是很日常。我覺得日常是一種功力,因為「日常」常常是去戲劇性的、沒有正典的、沒有重點的、沒有方向的,和戲劇的本質恰巧相反,卻也是他的魅力所在。

小編:覺得最有趣的角色是?

Birdy我覺得時芬很有趣。

孟霖:十分有趣,那有幾分呢?有十分。

小編: 說說覺得劇本有什麼缺點?

Birdy男主角是做音樂的,這個設定我不太喜歡,畢竟這是個特殊職業,跟劇本也沒甚麼連結。你說大家都很日常,但男主角突然來個陳建騏之類的,我就覺得很不日常啊!

孟霖:首先,字太小。(笑)日常有它的危險性在。在舞台呈現,你不一定要給好解答,但要給一個好問題,他的哲學精神是什麼,如果你要呈現一個風景,就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方向。我們看到結尾呈現出一個「未來的母親」對於「為人母」的恐懼。如果劇本結束在懷疑生命傳承的事情上,那麼前面的設定是否提供了人生的解答,是目前看不太到的。結局提到母親旁有看不到的小孩對她潑油漆,我覺得以一個這麼有畫面性的東西做結尾很精彩,但會感覺這個劇本可以無止境地寫下去。

Birdy對,因為這個故事像是一個生活的切片,好像沒有一個明確的起始點與終結點,沒有主要的action和方向,但也可以算是特色。如果要說缺點的話,戲劇性太少,以我個人品味來說是很容易無聊,那麼演員就很重要。

孟霖:你怎麼讓觀眾focus在我們所謂的生活上是蠻困難的。為什麼有人要去看別人吃飯喝水、吃木瓜吃香瓜、爭論,這些事要怎麼讓觀眾買單,會有它的困難性在。通常像戲劇上即使《等待果陀》,他會有一個最終的嚮往,劇本裡卻沒有明提任何東西,對觀眾來說會有點不明不白。我覺得這是建成拿手的寫作方法,設定角色、情境後可以以這些角色來寫出各種不同版本的故事。危險的地方在於,這些角色有普遍性在卻難以有記憶點,可以被輕易的取代。

還有,我覺得不管什麼劇本都要有一個「出口」。像哈洛品特的《紀念日》,兩對夫妻在吃東西,莫名其妙常會有個服務生跑過來,他就等於是一個出口、跟外面世界的聯繫,可以破壞或建立某些東西。但這是在這個劇本比較沒有的。子青並不算這個角色,他根本就陷在裡面了。這個劇本裡面角色一直停留在各自的狀態,也許有些人喜歡這種停留的手法,但我覺得「打破」是可以給予劇本不同的生命力的。

Birdy沒有出口是很絕望的。有個末日觀講人性在末日的處境,醜惡、一切都停滯,沒有起色,蒼白,在末日中領悟什麼。所以我覺得沒有出口也是一個走法,它就是一個繞不出去、可以無限延伸的結構。我想這應該可以算是個「末日劇本」。

孟霖:我覺得他是很適合舞台劇的。只是其中有些很視覺性(汙漬、包紮)的小東西在舞台上是不能像影像一樣呈現出畫面細節的。

Birdy說到視覺性,我有一場蠻喜歡的,就是在時芬跟男朋友去療養院的路上。我很喜歡那場,因為文字有帶出畫面,是它的語言本身帶出了風景流動。

孟霖:台詞有畫面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Birdy我覺得他是有的,這個畫面感也不是刻意營造,而是很不經意的呈現,這是一個功力。

孟霖:剛剛講到末日感,我想到Dear God這個劇本(笑)。

小編:談到《Dear God》我覺得有些東西可以繼續說。這也是個很末日感的劇本。好像有一波探討末日意識的潮流,對於這股風潮你們有任何想法嗎?
〈《Dear God其實是Birdy最近也將推出的新作喔:〉

Birdy我這一年沒看什麼劇場耶。(笑)《Dear God》是講人跟神、苦難跟罪惡的關係。也是個控訴的劇本。

孟霖:Dear God》相對而言比較不具封閉性,它設定了三個不知是瘋還是清醒的角色,處在一個不確定的空間,可能嗑了藥或怎麼樣,就是跳脫於故事情節外的三個人。他們塑造了一個氛圍,給這個劇本一個跳脫原本封閉劇情的廣度。我覺得這是與《日常之歌》不同的做法。

另外剛才講的末日感,末日感一直不斷興起也沒退潮過,千禧年後的劇作像《美國天使》,甚至《等待果陀》都帶有一種末日感。末日感未退潮的原因可能是天災人禍一直沒有斷過。我畢業時候曾在口考上講過這件事,現在這個年代不比以前好、也不比以前壞多少,每年都有不同的天災人禍發生,911311地震和海嘯,只是處理方式不一樣。Birdy前面跟我說覺得這幾年台灣發生很多事,318,掉兩架飛機,洪仲丘,劫獄事件,我覺得這些事情都是經過累積的,洪仲丘或多或少影響了學運,學運又影響了柯文哲當選,柯當選後阿扁出獄,阿扁出獄又造成高雄劫獄,除去天災外這不是沒有關聯性的,可能是從很久以前一個星星之火影響累積到現在。所以末日感是大家從日常交流中都可以察覺到的。

我們可能太習慣爆炸性的劇情,很直面性的戲劇,好像不殺人、不亂搞關係這個戲劇性就出不來,《日常之歌》的優勢就在他的乾淨上。

Birdy末日感的劇本都是在處理「人要怎麼活下去」這件事,你在末日要怎麼自處?我覺得就這個切入點,這個劇本是有他的觀點在的。第一場的開頭和結尾都說:「我們都是有福報的人。」我的詮釋是這是他面對末日的態度。

小編:有覺得「福報」是諧音嗎?

Birdy這個劇本不適合兩個東西,一是諧音,二是搞音樂的人!紀蔚然《一張床四人睡》,整個劇本是建立在玩弄語言的基礎上,但日常之歌的對白都去戲劇去重點了,還要玩諧音很怪。裡面的人應該是最尋常的人,怎麼會玩音樂!#&#&#&#(閒聊一串)我還懷疑他玩雷鬼。

孟霖:欸玩雷鬼很有趣,可以破壞寧靜。唉呦不行啦,太跳了(笑)。

Birdy有一種末日片就是一群人搖滾啊雷鬼啊,末日情結,但《日》不是,要守住。

孟霖:我會覺得這個劇本有個不錯的點是讓觀眾去懷疑:這個家庭到底怎麼了?有個懸念跟吸引力在,但我覺得沒有建立到很清楚甚至很模糊。

Birdy我會覺得這個不重要。我不會care他的環境還是怎樣的。題外話,有個末日片很有趣,叫《南方野獸樂園》

孟霖:像那種片他們會有特別的生存方式,只是《日》沒有。像納莉颱風來的時候,松山區十一年來第一次淹水,就改變了我的生活型態,我會帶著手電筒上下學,那是我從未體驗的。

小編:最期待導演會怎麼處理哪個部分?

Birdy雷鬼(笑)。沒有啦,我覺得是開車那場,因為那場是比較有亮點的,其他場都沒有畫面。

孟霖:我也是。因為他等於讓我們看到家以外的其他地方,有療養院、塗鴉。「風景繼續流動」……我很好奇導演會怎麼處理,希望不會用投影。

Birdy我是非常討厭投影啦。我在《Dear God》其實裡面寫了一些投影,導演很不喜歡投影,我也很後悔。投影是一種便(ㄆㄧㄢˊ)宜行事的方法……

孟霖:ㄅㄧㄢˋ宜行事。

Birdy……太簡單,而且是沒有劇場感的事情。

孟霖:ㄅㄧㄢˋ啦,是ㄅㄧㄢˋ。

Birdy沒有理他)

Birdy嗯,我想問你,你覺得這齣戲「劇場」感強嗎?

孟霖:劇場感對我來說是對話的強度。可能不及他們所講出來外在東西的分量。因為外在可能講作夢幹嘛、新聞怎樣,這些畫面很美,但在爭執、對話性上可能沒有那麼多。所以他即使是講人跟人之間的關係,我看來還是有些疏離的,例如母親即使想要女兒跟子青結婚也不強迫,只是問問就過。不是這樣不好,而是有一種他們都不強求、半放棄的感覺。這是某一種氛圍,但除非我們很關心他們關係的轉變,對話感的缺乏是會讓觀眾感到疲憊。這些是在演出時會凸顯出來的。

Birdy劇場空間是不同於寫實的調性,我覺得劇場感就是一個戲劇動作放在裡面,能不能讓整個空間產生一個味道或張力。像這個劇本跟空間的互動是微乎其微的,因為都在對話,太寫實太日常,我很難想像怎麼跟空間互動。可能我想像力太貧弱,但若導演做什麼風格化的處理也很怪。但就閱讀文本而言是很不錯的,他的詞、文字都非常好。

孟霖:雖然劇場感對我來說是一個對話的強度,但是我會覺得畫面性也是很重要。如何用一個比較有張力的畫面,給觀眾留下印象,是導演的功課。除了開車那場,目前其他的畫面都很難想像。很多劇本從一個片段就可以看出是甚麼,例如我們看到洗手,就知道是《馬克白》《心之所欲》裡有人講話接不下去,就會有個聲響出現然後全部重來,……這裡面畫面感非常強烈。所以劇本裡可以嘗試一些這樣的事情。

另外有一個特別的是,在這個劇本中是用「沉默」來代替「頓點」,兩者是有些差別的。不知道演出時會不會真的遵照。


Birdy我的經驗是導演不會管你啦,演員要頓自己會頓,演員要頓你沒寫頓他也不鳥你。(笑)


----------------------------------------


#許孟霖推薦的延伸閱讀#


漢聲繪本《當風吹來的時候》



----------------------------------------


看完孟霖和Birdy的對談,
是否讓你對於《日常之歌》有不同的想法呢?
一個劇本要到實際被演出才算真正獲得生命,
請和Birdy一起進劇場來檢驗它的完成吧!

4/9-4/19,牯嶺街小劇場,創劇團《日常之歌》與你相見!
兩廳院持續熱賣中→http://ppt.cc/J7-h



同場加映!
Birdy近期將由創作社推出的最新作品Dear God
↓預告片連結↓


創作社第24號作品│廣藝基金會委託創作
台北文學獎得獎作品

一位懊悔的父親 一個誓言替天行道的警察
一名在慾望與罪惡感中掙扎的男人 三個極力想逃亡的人
誰盼望救贖?
5.28-5.31水源劇場,詳情請參考創作社頁面,
也請大家多多支持喔!

2015年3月10日 星期二

【日常嚴選】對談企劃#2:辜泳妍v.s.高俊耀的日常之歌

「他眼中的日常之歌......會是什麼模樣的呢?」

為了讓作品不僅是閉門造車,於是!創劇團的團員在過年前後各自開始了這個殘酷的特別企劃!
由團員們化身為採訪特派員,主動邀請自己欣賞的創作者從各方專業角度來為大家犀利鑑賞《日常之歌》,勇敢提問並將他們最直接殘酷的意見公諸於世!到底會有那些創作者一一登場,團員們又會和各自仰慕的創作者擦出怎麼樣意外的火花呢?請跟著我們看下去吧!

今天為大家送上的是演員辜泳妍的採訪出擊,
為大家邀請到的嘉賓則是--高俊耀!




在竹圍的樹男咖啡館進行的早午餐之約,小編也全程參與側記,一睹俊耀的導演魅力啊~~~
究竟他是怎麼理解這個劇本的呢?我們趕快來瞧瞧吧!


----------------------------------------

泳妍:對劇本的感覺?

俊耀:不錯啊,能夠拿首獎的確有他的實力。

泳妍:這是場面話嗎(笑)

小編:我們沒有要業配喔,要講實話!

俊耀:真的啦!(笑)就是他提供一個假設嘛,如果台灣有核災……

泳妍:欸?我給你劇本之前有先跟你講大綱,或是你有看過任何介紹嗎?

俊耀:沒有耶,就是直接看劇本。

泳妍:所以你就直接可以看出來它在幹嘛?
(我懂泳妍為何要一再確認,因為我們的編劇導演講過一模一樣的話!)

俊耀:對啊慢慢讀就可以看的出來,台灣如果發生核災會是怎樣,但其實並沒有嘛,所以應該就是假設台灣發生福島這樣的事。

讀完感覺如何,喜歡,但不夠滿足。硬要挑毛病的話啦。比如說,前面一路閃躲,其實就會有預期最後一定會提到爸爸。知道編劇想玩這個東西,那麼期待的點就會變成看他最後會玩出什麼不同的東西。我看了文學獎的評審記錄,對評語都還蠻認同的,前面的確太閃躲了,在劇本手法上太故弄玄虛反而會稀釋了主題。而且效果都壓在最後一場,那如果最後一場演出效果不夠強就會讓整個戲變得可惜。

這其實讓我想到一部日本電影《家路》,也是在講福島核災後的故事,拍得很稀鬆平常。剛看這劇本時會覺得用影像比劇場呈現好,比方說在《家路》中有一個他們回到福島的畫面,一切都很好很正常車也在街道也在,但就是沒有人,這樣的畫面就說了很多東西。所以這樣相似的主題,就會讓我更好奇在劇場中怎麼被做出。我看到有影像設計的設置,就很期待回到劇場性,劇場的語言會怎麼被使用。如果拍攝街道那些放給我們看,也沒有絕對不好,只是更想看到你們怎麼別於電影語言去做出屬於劇場語言的可能。

泳妍:所以你讀劇本時會明顯感覺在講核災主題嗎?

俊耀:我想主要還是核災之後回到日常生活關注人的變化吧。核災其實是近幾年大家關注的議題,跟其他災害不一樣,因為有輻射在身上會帶來各種怪病,就會造成歧視,地震風災那些都不會。而且這劇本中父親又是核電廠的人,那又多一層有趣的關係。

我還是覺得劇本隱藏主題故弄玄虛太多有點可惜,隱藏太多會變成好像我們要去猜一個結局,但「真相」其實並不重要,重點是這些人在日常生活怎麼面對,災難後人的心情。例如劇中子青的父母要時芬去檢查,為什麼要他去檢查呢,就是覺得她有病嘛。對我來說就有點描述得太淡了,覺得該再狠一點,比方說,夾在父母和時芬之間,我要支持父母還是支持你,還是其實我支持你但我也還是希望你去檢查。目前看不太到子青的道德拉扯和掙扎,如果能夠曝露更多人性的自私,那就會更有意思。目前看起來似乎有點太好了,沒有掙扎。

像現在的臉書世代,所有不正義的事都會被撻伐,你在臉書上看到都是好人,是吧。可是這些好人能這麼好是因為事情沒在自己身上發生,但當事情來到自己眼前會怎麼樣呢?像之前慈濟的事,我就覺得釋昭慧當下的內在戲劇性一定很強,很吸引人去想像和探究。

泳妍:你有做過別人的本,完全不參與編劇層面的嗎?

俊耀:印象中比較少,莎士比亞那種我就沒辦法參與了(笑)。如果沒有參與但我有需求,我也會直接說我會改本,確認編劇的接受程度到哪,如果我要整個拆開來你接受嗎,先小人後君子嘛。(笑)當然也是要看這個劇本適合怎麼樣去處理,再去溝通。

泳妍:所以如果你來導《日常之歌》,你會想要怎麼處理甚至修改?

俊耀:像我前面說的,增加男角的內在衝突吧,還有一個我覺得很有趣的是父親是核電體制內的人,那要如何去處理母女後面的相處和跟爸爸的關係。以《家路》來說,他的父親也是核電員工,在體制裡面支持文明發展的那方,在體制內他就有責任,你們就不是純粹的受害者。有贖罪跟受難的雙重身份。這樣加起來就會有意思。這裡頭透過家庭構造讓你去看到災後其實不那麼好處理的事情。那回到劇場,可能沒辦法像電影影像講那麼多事,那又要怎麼樣透過角色的行動去看到日常中埋藏的困境和掙扎,面對未來他們怎麼去思考,

這些人的心情,大概會是我想去處理的重點。

泳妍:你在劇本中可以看到活生生的人嗎?

俊耀:對啊,怎麼會這樣問呢?

泳妍:我是想說會不會跟創作方法有關。你也會做比較社會關懷的主題,是不是從寫作時就人的心態和處境去出發;如果這劇本在創作的時候,可能是議題先行,那中間會不會有什麼不同或問題?

俊耀:我有時候也會議題先行,但這樣做就會有他的陷阱。因為議題先行我們會想盡辦法去表達這議題,有時候可能就會忘記處理其中的一些合理性和矛盾。我也一樣會有這問題啊。目前在劇本中人是有的,但不夠滿足,覺得可以再多一點人物的披露吧。可以再從一些生活細節去建構出人的樣子。

俊耀:你們宣傳有去講核災嗎?

小編:因為覺得重點是人,所以沒有特別強調反核什麼的,但是在這一波訪談中大家自然就會去聊到,不會遮掩但也沒有打算去借反核的成果來宣傳就是了。

俊耀:核災是這幾年很關注的議題,大家還是會好奇的問。不管有沒有反核。沒有核電廠的地方就不會有這些問題吧。福島會不會是未來的台北,誰都不敢保證。我覺得這樣提出觀點是蠻好的。

小編:我自己好奇,像這樣比較硬的議題,你對編導操作上如何拿捏跟大眾的距離有什麼想法?

俊耀:有啊當然,不過是蠻看個人的吧。我可能沒有那麼去想這個問題。照顧大眾是要的,但也不用遷就和擔心別人會看不懂。我是覺得,有時候太擔心大家看不懂,反而就大家一起膚淺。其實人本來就蠻聰明的,只是有沒有耐心去看這些東西。《家路》也很簡單,不用擔心看不懂,只是比較悶,大家可能會沒有耐心看完他。我比較少去思考迎合的問題,但我想是不用太小看觀眾。


----------------------------------------


#高俊耀推薦的延伸閱讀#

《家路》


故事講述311大地震後,福島不再是幸福之島︰
土地嚴重受輻射污染,居民被迫撤走,人­人各散東西,故鄉已成荒蕪一片的禁區。
澤田次郎 (松山研一 飾)年少因為犯罪離開家鄉,卻選在此時偷偷回來,在家園默默耕作­。
毫不知情的家人一直蝸居在政府安排的臨時組合屋,過着絕望的日子:
母親 (田中裕子 飾) 三年仍未適應這間鐵皮屋,記憶開始衰退,惟獨牢記住遠方兒子的往事;
哥哥總一 (內野聖陽 飾) 突然失去土地、失去工作,一無所有的他對未來充滿絕望;
心有不甘的妻子為了生計,進出­廉價旅館,內心只剩下憤恨和挫敗。
次郎歸來,能否填補家庭缺口,帶來曙光?
福島核災逐­漸被人淡忘,導演率領眾演員無懼輻射危險前往當地拍攝,
透過澤田家族再生物語,細膩道出­當地人的心聲與盼望。
(引自youtuube預告劇情簡介)


----------------------------------------


看完辜泳妍和高俊耀的對談,
是否讓你對於《日常之歌》有進一步的理解和期待呢?
一個劇本要到實際被演出才算真正獲得生命,
請和高俊耀一起進劇場來檢驗它的完成吧!

4/9-4/19,牯嶺街小劇場,創劇團《日常之歌》與你相見!
兩廳院持續熱賣中→http://ppt.cc/J7-h


同場加映,窮劇場近期新作!
4/29-6/7・齊東詩社《馬華文學劇場首部曲:要說的都在這裡》
請支持同樣為華文戲劇創作努力的窮劇場唷!
https://www.facebook.com/approachingtheatre




2015年3月5日 星期四

【日常嚴選】對談企劃#1:陳建成v.s.羅毓嘉的日常之歌

「他眼中的日常之歌......會是什麼模樣的呢?」

為了讓作品不僅是閉門造車,於是!創劇團的團員在過年前後各自開始了這個殘酷的特別企劃!
由團員們化身為採訪特派員,主動邀請自己欣賞的創作者從各方專業角度來為大家犀利鑑賞《日常之歌》,勇敢提問並將他們最直接殘酷的意見公諸於世!到底會有那些創作者一一登場,團員們又會和各自仰慕的創作者擦出怎麼樣意外的火花呢?請跟著我們看下去吧!

首先為大家送上的是編劇陳建成的勇敢出擊,
為大家邀請到的嘉賓則是--羅毓嘉!

因為建成人在國外的關係,兩人採用線上對談的方式進行,竟也有些別具一格的趣味:P
愛文字的你,喜歡深度閱讀的你,小編決定為大家保留對話的原汁原味,就請大家慢讀細品囉!

----------------------------------------

(節省版面,兩人顯圖只PO這一次)

11:01
HELLO~~我在線上了,如果OK跟我說一聲 ^^
       
11:03
我剛下班,你不介意我用手機打字的話我們隨時可以談,哈哈
       
11:05
好啊,也可以⋯⋯這樣子可能宣傳就可以直接用對話記錄編輯XD
      
11:06
你想要怎麼談,關於題材還是⋯⋯?哈哈
       
11:07
蠻好奇你讀完的感覺或想法
      
11:07
這個題目是從哪裡發想的呢?我讀到的時候想到的是東海村JCO臨界事件
當然還有福島
(東海村JCO臨界意外是指發生在1999年9月30日日本茨城縣那珂郡東海村JCO核燃料製備廠(住友金屬礦山的子公司)的一次核輻射事故。有666人被輻射汙染,2名工作人員死亡。此事故被評級為國際原子能事故等級第4級。引自維基百科。)
       
11:08
對,這兩個都有,還有車諾比...
        
11:15
我也想到車諾比的悲鳴》那本書(http://findbook.tw/book/9789866076220/basic),在那些災變之後所遺留下來的生者的悲傷。這部劇本其實是有很鮮明的政治主張的,而聚焦在巨大災禍之後的「人」的生存,我覺得把那種看不見的恐怖描繪得很鮮明⋯⋯
       
11:17
對,好像一下子就講到一個很有趣的東西,關於「倖存」這件事情⋯⋯
比方說,我會想說福島的倖存者是誰呢?是直接受災而存活的居民,或者是可能受災卻未受災的其他日本居民,或者是生活在核電陰影之下卻「尚未」蒙受災難的其他人?
       
11:20
我覺得「倖存」是一個很孤獨的狀態,父親死了,可是那些東西卻在母女兩個人身上留了下來,但又只有他們能夠擁有。但它卻是「留不下來」的,因為生命已經無法再被延續下去了⋯⋯
        
11:21
是,你講到的是受難者的倖存狀態,而這種倖存狀態如果又蒙受「污名」就幾乎是一種雙重的受難....
        
11:22
就像是,我們現在其實也「倖存於」某一場尚未發生的核子災害⋯⋯但對於倖存者而言,也必須面對「啊,你是福島來的人啊」那樣的眼光
這樣的角度很有意思,尤其是核災其實一點都不日常,但它所遺留的東西卻是氣味啊疾病啊記憶啊,這麼尋常的細節
       
11:26
一場事件過後,「倖存者」究竟是誰?或者是「倖存意識」的問題⋯⋯如果沒有直接受害的人就直接忘記,或是事不關己,可以嗎?但是沒有直接受害的人終究是無法跨越到受害者,我在想,介於事不關己與直接受害之間,有沒有一個什麼東西⋯⋯
·       
11:28
我覺得會不會是說,沒有直接受害的人為了說服自己其實「沒有那麼倒楣」,所以選擇了在自己與受害人之間畫出一條線,就可以說自己是「安全」的了,那樣的心理機制⋯⋯
用事不關己那樣的姿態來做自我保護
而你劇本裡又用一對情侶把這兩個身分兜在一起,因為男生的生活也畢竟是被事件所影響所衝擊了,到頭來,我們真的有辦法這麼「事不關己」嗎?
        
11:33
男主角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狀態沒錯⋯⋯他一開始其實是有點不知所措,但是最後還是選了一個相對來說「安全」或是「自我保護」的出路⋯⋯
       
11:35
這樣說起來這個故事真的好悲傷喔。原本有沒有設想過別種結局呢⋯⋯
        
11:38
哈哈,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其實一開始我是讓男朋友在最後一場陪著母女出遊⋯⋯
你不問我還真的忘了原本的設定,不過後來還是改成現在的版本⋯⋯。用誇張一點的說法來講,「詩的正義」有的時候好像需要「詩的不正義」來體現
詩的正義:詩的公正,詩的報應(指通常在詩歌、戲劇和小說等中表現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思想)
        
11:42
悲劇蘊含的力量其實還是必須藉由讓人們凝視恐怖本身來達成吧
感覺上你在設定跟最後版本之間有過一些折衝跟拿捏
一開始就是設定三個角色嗎?中間有沒有考慮過要放別的角色進來呢
        
11:48
對,一開始就是三個角色⋯⋯
有一個說法是「家庭」很適合折射出更大的社會背景,我想這個劇本蠻接近這個講法的。
        
11:52
對,就是每個角色其實也是社會裡的不同的人,但是「家庭」這個架構又把他們拉在一起而不得不產生互動,再把事件的aftermath折射出來
        
11:54
對,而且稍微轉用你的詩句,劇中的那個國家令每個劇中人分心的程度不一。
        
11:54
不過在母親跟女兒的對話裡,他們原本也都是用「那件事」來代稱核災,這個避而不談是蓄意的嗎?我覺得這種傾向一方面是倖存者的心理機制,不過也為劇本帶來一些懸疑性
       
11:55
對,這種機制很奇妙,我在自己周遭還是觀察得到,特別是上一輩的人在講某些事情的時候,都會有一種淡化的修辭方式
        
11:55
我是在嗅覺受到影響那段意識到是核災的⋯⋯
我想到之前讀一些白色恐怖口述歷史的資料,受難者本人往往可以侃侃而談,可是被牽連者(家人、妻、兒女)彷彿比較傾向淡化記憶⋯⋯
        
12:00
⋯⋯說到這個,「沈默」其實是蠻複雜的東西。忽然讓我想到,沈默不一定是語言活動的停滯而轉向心理活動(所謂的內心戲),而是有可能語言無法承載的「外於語言」的活動正在發生⋯⋯
或者是那個受到壓抑的東西,很有可能是所謂主流話語所不允許的東西⋯⋯
        
12:04
你在形式上也用了很多「沈默」,那其實也是留白,讓劇本本身長出很多東西來,而且沈默其實才應該是生活的常態吧
        
12:05
是,哈哈,當然沈默在很多時候就是沈默本身。
這個多的沈默,導演跟演員也似乎都特別留意到了
        
12:07
特別是我們所會的語言能夠描述的東西實在太少了,日常是不足以說清楚那些非常的。這也讓這部戲充滿了詩意
       
12:09
你是指沈默的使用是詩意的來源,這點倒是提醒了我。
不過劇中有兩段是比較非日常的語言。例如最後一場是類似平行的獨白⋯⋯
        
12:18
另外,宣傳希望我一定要問一題,就是這個劇本會讓你延伸想到其它的什麼作品?(文學、音樂或電影等)
        
12:21
最後一場戲那大片的獨白也是很有畫面感的⋯⋯在大量的留白之後,連串的畫面彷彿要把劇場都填滿,這點讓我想到Sigur Ros在《Untitled ( )》那張專輯的第八首,<Untitled 8>
        
12:26
這點也是很有趣的觀察,我想對導演會很有靈感,關於留白與填充。
        
12:28
事實上近幾年來台灣的文學作品也對核能議題多有著墨,像葉淳之的《冥核》,還有伊格言的《零地點》,都是規模龐大的長篇小說。不過你這部劇本則是減到最少的三個角色,這個對比也很有意思,用最少的人物去談那個無法被談論的事件
        
12:34
是的,這兩本書我都有耳聞,但是還沒有機會詳細閱讀。不過小說確實是彈性很大的文類,戲劇的限制是在特地有限的時空(兩小時內的劇場空間)中很濃縮的藉由戲劇性來與觀眾交流
而且演兩個禮拜就沒了,哈哈。
        
12:34
哈哈哈哈
我還是覺得與其用小說去類比,這部戲是更像詩的。它的力量並非來自它演了什麼,而是有什麼東西你並沒有把它說清楚⋯⋯
        
12:37
哈哈哈,也是,我也有同感
        
12:40
我回到家了XD
        
12:40
你好厲害,可以打這麼多字 XD
       
12:40
宣傳還有沒有什麼希望我們一定要談到的東西
        
12:40
似乎差不多了
·       
12:41
現在都很習慣用手機打字了哈哈,我有時候也在手機上寫詩XDDD
        
12:41
我比較好奇你有在你的詩中處理過類似主題嗎
        
12:44
我有一首詩其實就叫做「福島」,應該是2012年寫的吧
而且我的切入點其實也是在「倖存」這件事情⋯⋯
        
12:45
好,太好了!
      
我會把以上記錄交給宣傳,她編輯過後應該會放在部落格跟粉絲團~~

12:51
好!沒問題,請宣傳整理好也傳給我一份連結
        
12:51
好!太感謝了~~


----------------------------------------


#羅毓嘉推薦的延伸閱讀#



Sigur Rós - Untitled 8 (Popplagið) 





葉淳之《冥核》






伊格言《零地點》






羅毓嘉<福島>


「我們活著 像陌生人一樣孤單」




----------------------------------------


看完建成和羅毓嘉的對談,
是否讓你對於《日常之歌》有進一步的了解和想像呢?
一個劇本要到實際被演出才算真正獲得生命,
請和羅毓嘉一起進劇場來檢驗它的完成吧!

4/9-4/19,牯嶺街小劇場,創劇團《日常之歌》與你相見!
兩廳院持續熱賣中→http://ppt.cc/J7-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