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悉戲方塊:#19--〈 從面具和語音實驗出發──彼得•侯《奧瑞斯提亞》的復古形式演出(下)〉



悉。戲。方。塊:第十九回【百變黑盒子系列】









從面具和語音實驗出發──彼得•侯《奧瑞斯提亞》的復古形式演出(下)




  Esme
   
首部曲《阿伽曼農》的歌隊:城邦老人。


        希臘悲劇為相當特殊的戲劇形制,其文本的構成和古希臘劇場空間緊密結合,反映其時的政治、文化和社會背景。歌隊為希臘悲劇中相當重要的元素,他們代表了西元前五世紀雅典城邦公民的集體意識,體現社群的智慧和集體記憶。同時,歌隊既歌且舞的頌歌可作為場景間的鏈結,對劇情做出評論、反省,使希臘悲劇不只是一個哀傷的故事,反而有許多辯證的空間。在現代改編中,如何找到一個和社會、宗教和政治緊密連結的集體形象,是個難題。對英國導演彼得•侯(Peter Hall)來說,他傾向將希臘悲劇依循形式,做風格化的處理,不指涉特定的歷史時空。因此,1981年於英國國家劇院(Britian’s National Theatre)演出的《奧瑞斯提亞》,依照古制使用十六名全男性演員(其中十二名為歌隊),戴上由賈瑟琳•赫伯(Joycelyn Herbert)所設計,相當簡樸、風格化的面具。歌隊成為集體共相,去除個人特性的安排,令觀眾無法分辨是哪一位演員在說話。侯提到,由全男性演員出演,是為了凸顯《奧瑞斯提亞》中強勢的男性力量。此外,侯更使用東尼•哈瑞森(Tony Harrison)詩意、節奏感強烈的翻譯版本,讓演員探索語音結構和念詞的各種可能,使觀眾得以感受語言中的悲劇力道。


        侯相當熱中於對面具的探索,他認為希臘悲劇的劇文結構是因應面具而生的,因此
二部曲《奠酒人》,奧瑞斯特殺了母親和阿基斯特後,
歌隊展開象徵家族悲劇的命運之網,奧瑞斯特將不可避免地身陷其中。
右後方為奧瑞斯特。
在搬演希臘悲劇時,面具成為不可或缺的要素。需經由長期嚴謹的訓練,演員才得以慢慢把握要領,讓面具成為具彈性、能表達豐富情感的工具。演員形容,剛開始戴上面具時幾乎無法說詞,經過長期不斷的練習後,反能發展出截然不同的表演方式。藉由面具,演員得以專心著重在語音的節奏和發聲上,和原本利用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演戲的方式大異其趣。侯說,當演員戴上面具後,「便成為它,被它佔有,且必須照著它的方式去做。」面具是一個中性、相對自由的裝置,演員可以發掘自身不同的面向,比如說女性、老態或是殘忍等特質。侯認為面具給予表演者適當的框架,讓他們在表達強烈的情感時能不耽溺其中。演員僅是文本的載體,說詞時,精神、情感和肢體等部分皆應當有所結制。侯主張在排練時讓演員戴著面具,因而在歌隊隊形上有特出的畫面構成。歌隊隨著台詞自然地聚攏、分散,相當多變生動。然而,若無面具,隊形便成僵硬無趣的直線。

由赫伯設計的面具,相當簡約素樸,其中性、模稜兩可的面部表情,好似活靈活現地在說話。笑時好像在笑,哭時又像在哭,令演員的情緒得以藉由中性的面具生動地傳達。 赫伯會針對每位演員的臉部特徵和角色的特質做細微的調整,如格雷•希克(Greg Hicks)飾演的奧瑞斯特,其面具即帶有柔和、脆弱的特質。希克則試著運用姿態和面具上因不同角度而產生的陰影變化,來表達內心豐沛的情感。

由東尼•哈瑞森翻譯的英語版《奧瑞斯提亞》,具獨特的詩意和節奏感,同樣因應面具此形式而生。 在眾多的希臘悲劇翻譯版本中,有人選擇忠於原著,將之中規中矩、逐字逐句地翻譯成散文,也有人依照現代情境和服膺演出口語化的需求,選擇特殊形式將之改編,哈瑞森的版本屬後者。他的版本偏抒情,並自創貼合英語韻律、節奏性強的劇文,結合面具更有加乘效果。哈瑞森在字句上著重純粹的隱喻,因為他認為古希臘戴面具式的演出,其文本多半偏向單一而純粹的色彩,而非現代文本經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式的詮釋,具多重指涉和複雜的心理機轉。在語音結構上,他特意縮短母音,加強子音,因為母音在面具裡的震動會干擾演員。同時,他自創一些複合字如 “he-god”, “she-god”,除呈現文本中男性神祇(宙斯一方)和女性神祇(地母)的對立,也刻意和英語原字的字意有所區別。
三部曲的復仇女神,她們圍繞著無法動彈的奧瑞斯特。

侯將整齣戲賦予形式化的風貌,藉面具突出劇文的豐富性,和哈瑞森具獨特風格的譯本相得益彰。侯認為古希臘劇場就是一個屬於文字的劇場,歌隊不能對看,只能仰賴聽力。同時,他也相當程度地設限演員的肢體語言,讓生動的劇文帶領觀眾進入希臘悲劇的辯證世界。









演出影片連結:


Eumenides 
http://bergen.ativ.alexanderstreet.com/video/details/track/3221364107


參考資料:

Goldhill, Simon. How to Stage Greek Tragedy Toda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7.

Taplin, Oliver. “The Harrison Version: So long ago that it’s become a song?” Agamemnon in Performance 458 BC to AD 2004, Ed. Fiona Macintosh, Pantelis Michelakis, Edith Hall, and Oliver Tapli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Wiles, David. “Mask and Text: the Case of Hall’s Oresteia”, Mask and Performance in Greek Tragedy. Cambria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